艺术系研究生有用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学习的本质都是反人性的。 换句话就是,任何学习的过程都不是让人舒服的。
比如你考驾照学汽车,从理论到实践,从倒车入库到侧方停车,难道这个过程是让你很舒服的么?显然不是! 而学钢琴,学美术,同样也不是。 但是,这些学习又是有必要的,因为人必须要通过学习才能进步(即使这种进步是痛苦和艰难的)。
那么,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艺术硕士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上,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题主,艺硕有用,但是未必如你想象的那么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1、现在国内各大院校设置的艺术专业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化,也就是说,越分越细,越分越精。以我所在的大学为例,艺术设计学院下设有动画系、数字媒体系、设计系、服装系、环艺系等等,每个系下面又有不同的专业。
这样的目的,自然是培养专业性更突出的人才,自然是在某一个领域能独当一面的人才。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肯定很扎实,深入产业一线毫无压力;但是,由于学习生涯过于聚焦,视野可能相对局限一些。
2、目前国内很多开设艺术专业的院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当然,这跟学校的整体实力有关,同时也跟学校重视程度有关。
如果师资力量不够,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一个是外聘行业内专业人士来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一个就是请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讲师教授基础知识,然后由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做专题研究。两者结合,基本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师资并不够,就导致很多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强,但是却依然在做着专业方向的授课工作。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肯定是有所影响的。毕竟,老师的能力越强,学生能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就越广。反之,如果老师自身都只是涉猎一些表面知识,那么,传授给学生必然是浮于表面的知识。
以上两个因素,必然会让部分艺术硕士出现“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学习的回报没有达到期望值而产生的失望感。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产生呢?有两个办法。
第一,调整期望值。也就是要学会接受,学会认可,承认确实自己所学的专业不能像临床医学或者机械工程一样立竿见影,迅速落地。但学艺术的用处在于,它能够陶冶情操,能够提升个人审美,让一个人从内在散发出来的气质与众不同。拥有这样的气质,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拓宽自己的视界。所谓拓宽视界,就是除了本专业之外,还需要了解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的情况。虽然我们无法做到无所不知,但是我们至少要有常识性认识。不然,你的世界就只有方寸之间了。